服务热线
400-658-6616
欢迎进入bbin宝盈(中国)眼科医疗机构!
目的
比较不同角膜屈光手术方式对中高度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。
方法
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。
连续性纳入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某眼科医院角膜屈光手术中心选择屈光手术的中高度近视患者50例(100眼),根据患者手术意愿分为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(SMILE)组28例(56眼)和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(FS-LASIK)组22例(44眼)。
分别在术前和术后1周、1个月、3个月检查2组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参数,包括调节功能[正负相对调节(PRA/NRA)、调节反应(BCC)、调节幅度(AMP)、单双眼调节灵敏度(M/BAF)]和集合功能[近远距水平隐斜、调节性集合/调节(AC/A)、近远距水平融像范围、集合近点(NPC)]。
采用单因素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组内和组间数据进行分析。
结果
FS-LASIK组的等效球镜度(SE)在术后3个月低于术后1周、1个月(均P<0.05);PRA在术后3个月高于术前(P=0.038);BCC在术后3个月低于术前(P=0.004);右眼AMP在术后1、3个月均低于术前(P<0.05),左眼在术后3个月低于术前(P=0.010);双眼BAF在术后3个月高于术前、术后1周(P<0.05);近距负融像破裂点(NNFA)在术后1、3个月均低于术前(P<0.05)。
SMILE组的SE在术后均较术前降低(均P<0.001);PRA在术后3个月均高于术前及术后1周、1个月(均P<0.05);BBC在术后1、3个月低于术前(P<0.05);右眼MAF和BAF在术后1个月均高于术前(均P<0.05);远距负融像性(FNFV)聚散范围恢复点在术后1、3个月均低于术前(P<0.05)。
2组组间比较:
SE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F时间=1537.38,P<0.001;F组别=0.13,P=0.727;F交互=2.52,P=0.121),FS-LASIK组SE在术后1周和1个月高于SMILE组(t=3.16,P=0.003;t=2.62,P=0.012)。
右眼、左眼MAF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右眼:F时间=2.09,P=0.113;F组别=6.43,P=0.022;F交互=2.03,P=0.123;左眼:F时间=1.04,P=0.384;F组别=7.18,P=0.016;F交互=2.21,P=0.099);BAF在手术前后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F时间=6.73,P=0.001;F组别=5.56,P=0.031;F交互=2.02,P=0.124)。
近距隐斜眼位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F时间=0.35,P=0.789;F组别=4.39,P=0.045;F交互=0.42,P=0.742),FS-LASIK组外隐斜量在术后1周和3个月高于SMILE组(t=2.10,P=0.042;t=2.16,P=0.037)。
结论
SMILE和FS-LASIK均能改善调节力,增强中高度近视患者的相对调节储备能力。2种手术方式对集合功能的影响均较小。与FS-LASIK相比,SMILE能够更早改善和稳定患者的调节能力。
Copyright 2013-2017 All rights reserved
bbin宝盈(中国)眼科医院集团 版权所有 鲁ICP备19010378号-2 公安备案号:37010102001531
全国客服电话:400-658-6616
京械广审(文)第220801-02783号